二次元漫画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二次元漫画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提示: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初中历史是按中国史与外国史分类的。 高中历史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分类的。 初中历史是基础知识,高中是更高层次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更高,着重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在初中阶段,我们按照由古到今的编年史顺序依次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史相对独立,为的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有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因此对历史素养这方面的培养只能尚处于起步阶段。 高中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专题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二三分别是讲政治经济文化,每个单元又从一个角度展开,这个角度有时可能是由时间分开的,比如政治那本书里一个单元讲君主专制后面有一个单元讲改革开放,它讲的虽然有核心的主题,但会从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政治这个层面深刻剖析它,它的背景经过它的评价影响是超过事件本身的重点。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培养你的思维能力,判断你的价值取向。 高中历史课的编排就完全面貌一新了。 高中历史课本每册分 别归纳梳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每个专题内中国史和世界史相互交融,甚至很多时候将历史事件进行中外比,这样的意图是让同学们不仅了解历史事件,更能清晰的体会到历史背后的规律性,给同学们带来启发,从而逐步提高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虽然年代比较久远了,但我记得好像是编年史,就是按照年代年份来给你讲述历史上发生的故事,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社会,同一个年份或者临近年份的事在一起的,你对历史的认识主要在事件上,深一点可能想想原因和结果。

为什么初中历史与社会和历史不一样?
提示:

为什么初中历史与社会和历史不一样?

一、学科内容不同: 初中的历史是一门学科,学习的内容就是历史史实,没有别的。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更像是高中的文综,是地理、历史、政治的结合体。 二、学科性质不同: 初中的历史学科是单门学科。 社会和历史是综合性的一门学科。 三、学科侧重不同: 初中的历史学科侧重于讲述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以历史史实为主。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七年级学习是地理部分,包括认识地图、地球、气候等等。而八年级内容就是完全的历史部分,从远古开始一直到现代。九年级主要分析近现当代的历史状况,提出未来发展的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与社会

榆林中学的历史
提示:

榆林中学的历史

  百度百科有资料:

  榆林中学正式成立于1903年,前身是“榆阳书院”,创建于明代弘治八年(1495年),以榆林别名命名,于明清两代培养出进士38人(文10人,武28人)、举人285人(文40人,武245人)、贡生43人。曾改名殖边学堂、榆阳中学堂等,1913年成为联合县立榆林中学。
  学校历史
  榆林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办学底蕴的百年老校,是榆林市直属的全市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是榆林市中学教育的“窗口校”和“示范校”。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十五所省级重点中学和十所创建省一流中学的学校之一,也是榆林市普教系统的“窗口”学校。2002年榆林市政府决定在榆林经济开发区按省级示范高中标准迁建榆林中学,2007年7月完成整体搬迁,老校区移交市政府。
  教学设施
  校园包括老校区、南校区和西沙高中部新校区三部分(现在只有新校区,即高中部。已升级为高中教育,无初中部)。老校区(现已让给榆林市第十中学)依山傍街,占地50亩,建筑面积19006平方米。南校区为2000年由行署旧址改建,占地24亩,建筑面积9029平方米。西沙高中部新校区现占地面积70亩。学校现有教学班59个,其中高中班39个,高中补习班4个,初中班16个。现有教职工202人,专任教师179人,其中高中级教师139人,有本科学历的139人,特级教师4人。在校学生4373人。固定资产3398万元。
  办学成绩
  榆林中学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张季鸾、李鼎铭、杜斌丞、魏野畴、李子洲、王森然等众多名师硕彦都曾执教榆中。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刘澜涛、杜聿明、柳青、高景德等一大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都曾在榆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榆林中学人文积淀极其深厚,孕育了一支严谨勤奋、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79人,专任教师25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到98%,高、中级职称占到60%,特级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省级“三五”人才1人,省级劳模1人,市级“一五二”人才6人,市级拔尖人才3人,市级教学能手25人,许多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全市中学教学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教育
  榆林中学坚持常抓教育、狠抓管理、重抓质量、稳抓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高考升学率稳步提升。校园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校党委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和“文明校园”,被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规模
  榆林中学新区,坚持按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办学规模为90个高中班,每个教学班56人,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左右。市政府划拨校园用地320亩,其中代征、绿化80亩,建设用地240亩,校园绿化面积达到35%。总建筑面积112000m2,总规划建筑16栋,总投资1.8亿元。
  学校环境
  榆林中学新区,规划超前,设计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音乐艺术楼等教学场所共计47753 m2,配备先进的电教、阅览、实验设备,能够满足课堂教学、语音、计算机、科技活动、劳动技能、音乐、美术、舞蹈、选修等教育、教学的各种需要。学生公寓和师生餐厅共计43475 m2,配备规范先进的管理系统。学生公寓802间,可以提供5052人住宿,内设电话、网络系统以及储物柜、书架、写字桌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师生餐厅采用先进的电子售饭系统,配备800套餐桌,可供5200名师生同时就餐。学校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人造草坪,塑胶跑道,水泥看台,在省内达到了一流水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场地50余块,可以承担市级各类运动项目的比赛。校园监控和周界防范系统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保证。
  榆林中学决心抓住乔迁新区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

陕西省榆林中学的历史沿革
提示:

陕西省榆林中学的历史沿革

榆林中学正式成立于1903年,前身“榆阳书院”创建于1495年。弘治八年(1495),延绥巡抚熊绣在榆林新明楼西创办书院,以榆林别称命名为榆阳书院。嘉靖二十一年(1542)巡抚张惠重修院舍,改为颐贞书院,后因故停办。万历三十二年(1604),巡抚涂宗浚在文庙酉改建兴文书院,数年后废弛。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榆林知府屠用中倡导,地方绅士赞助,在原址重修学舍,复称榆阳书院。嘉庆、道光、同治年间3次维修扩建,规模渐盛。生员除榆林本地学子外还吸收周围各县出类拔苹者。同治七年(1868)陕甘总督左宗棠题写北学其先庸额,悬于书院讲堂正中,以旌其门。当时的延榆绥总兵刘厚基亲自主持书院,人称刘山长。榆阳书院于明清两代培养 进士38人(文10武28)、举人285人(文40武245)、贡生43 人,为榆林这一九边重镇之地增添了文化气息,使这个 号称小北京的边城出了不少文化人。清末榆林名儒黄晴磷、黄献瑞、田万宝、刘衡轩等曾在榆阳书院就读。因边地民众尚武之风颇盛,生员习武者较多,所以武进士、武举人为数不少。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皇帝接受康有为等变法主张,诏渝全国将书院改为学堂,吸收西学教育内容。光绪三十二年(1902),榆林各地书院先后改为学堂,除绥德、榆林两地改为中学堂,其他均为小学堂,书院的使命随着光绪三十一年(1904)科举制度的除而结束了。1913年成为联合县立榆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