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漫画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二次元漫画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雪漠: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开悟
雪漠: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开悟
提示:

雪漠: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开悟

●雪漠: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善知识之后,他就会为你开示心性。
所谓的“开示心性”,就是让你明白什么是空性,让你明白什么是真心。真心,就是许多人一直在寻找的生命答案。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那“道”,对佛教徒来说,就是真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死了也不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白人见到了世界的真相,他知道,烦恼也罢,令他烦恼之物也罢,整个世界也罢,都是虚幻的梦境,随时都在变化,不会永恒;他也明白,让自己生起烦恼的,仅仅是一些虚幻不实的想法,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烦恼的事情。

没有一点点烦恼,活得自在逍遥,活得非常安宁,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古代印度的好多国王放弃王位和财富去修行,为的就是得到这样一份安宁与自在。

不过,找到善知识之后,他不一定会马上为你开示心性,因为你的因缘未必俱足,但他至少会告诉你该怎么修。修行的方法有很多,见性的方法也有很多,登地菩萨可以创造出无数度众的法门,就算它们看起来不像修行,也必定最适合你的具体情况,其目的就在于让你尽快证得那个东西。所以说,善知识必须是圣者。古代印度的八十四位成就师中间,有许多人的修行之法都非常有趣,比如,有的人边做鞋边修行,有的人听声音修行,有的人吃别人丢弃的鱼肠修行。所以,并不是非要出家或者躲在山洞里才能修行。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有的人不但要照顾自己的温饱,还得兼顾全家大小的衣食住行,非常忙碌,如果非要按部就班,就会有很多人因为无法完全脱离世俗生活,而将修行拒之门外。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俱足善巧方便的善知识有多么重要。经典虽然承载了智慧,但是它毕竟无法开口说话,无法告诉你,你选择的修法适不适合自己,你在修行中有没有走偏。想要知道这些东西,你就必须找到一个能沟通的善知识,佛教中称之为“人间上师”。人间上师会引导你找到自己的真心,见到自性,这时候我们称之为“见到光明”,也叫“见性”。这里的“性”就是“自性”,香巴噶举用“光明”来比喻它。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被关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他想走出去,但没有一点方向感,也找不到门口,他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慢慢地走,动不动就会被绊倒,或者撞到墙壁。忽然有一天,窗外透进一缕光,这缕光可能非常微弱,但他会因此知道门窗在哪里。当他朝门窗走去,把遮挡光线的东西推开时,光明就会驱散屋里的黑暗,他就会看清屋里的一切。当他打开房门,走出去的时候,就能沐浴在光明之中,慢慢与光明融为一体。

指引你走出黑暗的光明就是自性,它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光明、空性光明。它一旦出现,你就知道修行的路该怎么走了,这就叫“见道”。

见道是五级证道的第三个阶段,也叫“开悟”、“明心见性”等等。所谓见道,就是见到智慧光明的意思,见到光明之后,才算进入了真正的修行。

要走到这个阶段,有时很容易,有时也很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没有机缘。什么机缘?“信”的机缘。有的人信心很大,很快就会开悟,但有的人根本没有信心,大善知识就在眼前,他却浑然不知、不懂珍惜,或者说,他一辈子都遇不上一个能令自己信服的善知识。

白内障病人想要看清楚东西,就必须先把白内障治好;瞎子想看到这个世界,就要做复明手术。这就是因缘。如果你一辈子都治不好白内障,或者你一辈子都做不上复明手术,那么你就一辈子都见不到光明。就是说,有的人一辈子死守着自己的成见,不相信善知识的话,不肯照着善知识说的去做,那么他很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光明。也有一些人非常愿意放下成见,只是苦于不明方向,不知道自己该放下什么,如何放下。比如说,有的人虽然很想知道生命的答案,也愿意付出努力和行动,但是他连听闻佛法的机会都没有——他没有看过佛书,没有听人讲过真正的佛法,身边连一个真正的佛教信仰者都没有,没有任何一个人把佛法带入他的生命,所以他根本不知道,佛法里有他苦苦寻找的答案。

我的一个学生以前就是这样。她身边所有的“信佛”之人都只懂烧香拜神,只想求神保佑,所以她对佛教不但没有好感,而且还抱有偏见。后来,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她读了我的书,才知道佛教文化中原来有这么好的东西,她才成了我的学生。要是没有这样的因缘,她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好多人修到八九十岁还不知道什么是空性,或者把顽空当成了空性。

所以说,佛教中提倡法布施,这不仅仅是在弘扬佛教文化,更是在为寻找答案的人提供一种机缘。

你想想看,如果你修到九十岁才发现自己修错了,那该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的很多读者都自发地组建了网站、博客,自发地印制报纸、杂志,想尽一切办法对外传播我的思想,他们并不是在搞个人崇拜,而是想要将一种让他们清凉的文化、一种他们向往的精神、一种他们实践后认为非常有益的思想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毕竟,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思想,多听听,多看看,没有什么坏处。要是不广泛传播,好多真正需要它的人就不知道它在哪里,不知道到哪儿才能找得到它。有好几个读者看过“光明大手印”系列后都告诉我,他们走了十多年的弯路,苦苦寻觅,找不到方向,现在终于知道光明在哪里了。这就是传播的真正意义。

见道非常重要,你一旦见到光明,就走不错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见到光明的同时,就会明白为啥一切都只能在心内寻找,而不能在心外寻找;你也会明白,什么样的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才能让自己走向解脱。就是说,见到光明之后,你才会知道应该破除什么,为什么要破除,如何破除,等等。不过,事实上,当你见道之后,好多执著和烦恼慢慢就消失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了,正如你知道魔术的秘密之后,就不会继续被它欺骗一样。

那么,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不断变化的,是流动的,是由因缘聚合而成的,不是实体,而是组合。既然是组合,就会有解体的一天,解体的那一天来临时,事物也就消亡了。

有的人也知道这一点,就像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但是正如有的人即使知道作用力必然带来反作用力,却仍然不相信因果循环,好多人在生活当中,也总是忘记“变化”这一规律。对“变化”的忘却和一种盲目的侥幸心理,使我们陷入了贪婪、无知、愤怒、嫉妒当中,不能自拔,痛苦和烦恼由此而生。所以,见道与认同道理的区别在于,见道者就像那些对魔术秘诀了如指掌的人,认同道理者,则是那些明知魔术必然是某种障眼法,却仍然会被魔术效果所愚弄的人。

关于见道后的修行,禅宗有三关之说:第一关是初关,明心见性;第二关是重关,保任成功;第三关是牢关,将保任的东西也打碎。但是,现在对禅宗“三关”的说法里面,却有好多都是错误的。比如,台湾的某法师在一本书里说,禅宗参破三关之后仍是迷情凡夫,这简直是胡说。为什么呢?因为,参破初关就明心见性了,这时已是登地菩萨。登地菩萨是圣者,而非凡夫。如果参破三关,就是佛。我们暂且不说报身和化身,因为禅宗里面没有报、化之说,但这时他至少证得了法身成就——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要求,比如觉他和觉行圆满等等。所以,参破三关之后,怎么可能仍是迷情凡夫呢?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等于否定了禅宗的修行和觉悟。

当你将光明打成一片时,就破了上面所说的重关,进入不动地,达到八地菩萨的境界了。八地菩萨是不动地,心不动则不堕落。但是,之后还会进入无修道——这是修行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说,你看起来好像已经不再修行了,但行、住、坐、卧之间,却无时无刻不在空性中,只是还有很多习气需要破除。比如,喜欢喝普洱,不喜欢喝绿茶,这就是一种细微习气。不过,那些细微习气,已经改变不了行者的智慧状态,对他构不成烦恼,不会让他堕落了。只是,既然心上还存在习气,就需要继续清除,因为细微习气也是分别心造成的,它的存在,意味着行者的分别心还没有完全被除掉。

当你连细微习气都清除干净时,普洱也罢,绿茶也罢,白开水也罢,都会觉得很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尝不出味道。相反,你大智俱足,光明朗然,了了分明,却又如如不动,这才证得了究竟成就。证得究竟成就者,不再被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所动摇,这时,他就是如如不动的佛。

关于上述的五个阶段,我有一种很形象的比喻:资粮道就是“向往光明”,加行道就是“寻找光明”,见道就是“看到光明”,修道就是“走向光明”,无修道就是“融入光明”。佛教中任何一个教派的修行,都离不开这五个阶段,完成这五个阶段之后,你就化成了光明,心中连光明的名相都没有了。“无光亦无明,无生亦无死,如如不动,无来无去”,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雪漠讲的那个"魔桶"是什么意思
提示:

雪漠讲的那个"魔桶"是什么意思

宗教信仰中,所有进入这一误区的人,都走进了“魔桶”,包括陈晓旭。但陈晓旭至死都不明白,自己走入的,其实是“魔桶”,而不是真正的信仰。
陈晓旭也是走入“魔桶”的
去年,有人曾问我,心印法师的出家跟陈晓旭的出家有何区别?我说:有同,有不同。同的是,她们都是名女子,都是重症患者,都在面临生命威胁时出家;不同的是,陈晓旭至死都没有明白,心印却找到了真心,并能安住自性,应对万象。在心印眼里,生命只是一个幻觉,无论那病能否痊愈,都动摇不了她的真心。她已不在乎死亡何时来临,每日只行利众之事,安住当下,快乐随缘。她的经历,正好印证了古人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但陈晓旭不是这样。她连真正的信仰之门都还没有进入,她拥有的,不过是狂热的迷信和糊涂。
有人在网上写过一篇关于陈晓旭的文章,文章希望她要么回到现实生活,要么重新选择善知识。否则,她进去的,就只能是“魔桶”。果然,在后来的一个视频中,就连她的师父,也认定她到不了极乐世界,只能再入轮回。要知道,在佛教中,往生只是阶段性的成果,距开悟和究竟解脱还有距离。可见,她生前的选择,真是错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走入“魔桶”者很多,根本不只陈晓旭一人,大部分人都没有一双能窥破假象的慧眼。因此,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着这种遗憾与心痛。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有着崇高外相的“魔桶”。比如,世上有很多为了所谓的“艺术”、“信仰”、“爱情”献身的女子。她们心甘情愿地奉献青春与生命,“供养”着懒汉或骗子,最终,只能自尝苦果。可见,能否发现自己进了“魔桶”,确实非常重要。
如何判断“魔桶”与真正的信仰
那么,到底该如何判断?答案很简单,就是看看自己有没有一天天破执,一天天放下,一天天明白,一天天走向解脱之门。如果有,你的方向就对了;如果没有,无论多么虔诚,你都是在迷信盲从、自我陶醉、自我欺骗。这样的人就生活在“魔桶”里,不可能往生,更不可能解脱。
所以,真正的信仰,少不了超越智慧。就算你强烈地想从世俗中出离,或者对崇高有着坚定的向往,你也必须时刻站在高处,观照心灵,看看自己是否陷入了偏激、盲目与狂热。否则,你就会困在“魔桶”里,过着貌似信仰,却十分迷信、无知的生活。
不过,有的人之所以会陷入貌似信仰的生活,也跟他们遇到的善知识有关系。如果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他们就不用走那么多弯路。要知道,执著是黑暗,智慧是光明。有了真智慧,“灯”一亮,“黑”便没了。若是你长久地信仰某人某教,而你的“黑”依然存在的话,说明你没找到真“光明”,你必须开始新的寻找。这也是赵州老和尚八十岁仍在行脚的原因,他在寻找善知识,寻找让他开悟的契机。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分辨善知识的真伪,也不是每个弟子都能听真善知识的话,也不是每个信仰者都能无我地实践真理。所以,许多时候,就算知道自己掉进了“魔桶”,应该走出来,不该越陷越深,好多人也做不到,遂为“魔桶”所困,像陈晓旭那样,难破执著,难离烦恼,自食其果,不能超越。
前不久,我发现,某“高僧”预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当时,网络、手机都在转发这消息,有人怕到极点,抛下一切,进寺院避难,更不乏因恐惧厌世而自杀者。殊不知,世上哪有这样的高僧?老祖宗把妖言惑众的僧人、道人称为“妖僧”、“妖道”。为什么?因为,宗教是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是让人明白、放下的。如果捕风捉影,妖言惑众,给无数百姓带来恐惧,带来痛苦,带来慌乱不安,扰乱社会安定,宗教还有什么意义?可惜,世界不明白这一点。数以百万计的人被这类“高僧”困在“魔桶”里,不能自拔,非常可怕。
其实,我也有过一段像《无死的金刚心》中的琼波浪觉那样的“魔桶”生活。但困住我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迷信的信仰群体。在那里,我经历过一段貌似信仰,其实远离真理的人生。我需要这段人生吗?需要。如果没有这经历,雪漠的生命体验就没现在深刻,也不会有雪漠的今天。因为,我由此明白了,要是我事不关己,世故地沉默下去,老祖宗的宝贝就会被糟蹋,或是被埋没。这一发现,像命运的鞭子,直接把我赶出了独自清修的关房。
所以,不要以为那“魔桶”生活,对《无死的金刚心》中的琼波浪觉来说,是一段大弯路。它只是每个修道者成就前必经的降魔阶段。
缺乏智慧的观照,你也会陷入“魔桶”
“魔桶”有多种形式,它不是只以信仰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可能表现为爱情、事业、理想、家庭、婚姻、官场、商场、娱乐场等等。总之,人们需要什么形式,“魔桶”就会随缘示现。它是人类欲望的显现。诸多能让你沉迷其中不知觉醒、不知超越的环境,诸多让你觉得在贡献社会、其实在追逐欲望的行为,都是“魔桶”。一些贪官在做报告时,也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时,那些话甚至能感动他们自己,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伟大。文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时,人们都想将人类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整个时代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魔桶”,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很少有人能超越,结果造成了十年浩劫。因此,“魔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不仅仅是一个教团,它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时代。
我为什么一直提倡大手印?就是因为大手印强调超越、破执、开悟,强调让自性放出光明,照亮你的人生。如果离开这一点,信仰就有可能变成“魔桶”——不能破执时,贪婪是“魔桶”;没有智慧时,愚痴是“魔桶”;不能宽容时,仇恨也是“魔桶”。“魔桶”会随时出现在有欲望者的世界里,出现在有执著者的世界里,出现在貌似有信仰、却不能真正破执的信仰群体里。所以,遇到困难时,不要苛责外部世界,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心灵。
直到今天,我仍然非常感谢生命中的那些“班马朗”――他是《无死的金刚心》中的人物,专门跟主人公琼波浪觉做对――有人把他们叫做“小人”,但我更愿意称之为“逆行菩萨”。因为,当你没有世俗的功利心,超越了所有世间法时,就会发现,世上的一切都在考验你,都在为你提供营养,都是你调心的道具,都在成就你的心性。包括那些批评你,跟你作对的人。所以,我把每一个“逆行菩萨”都当成觉醒的助缘。我甚至认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雪漠。缺乏这样的一种智慧观照,你也会陷入仇恨的“魔桶”。
要有正信,追求善知识
打破“魔桶”,拥有真正的宗教精神,才是真正的大手印。大手印文化所有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概念,为了超越流行观念的限制,为了破执,为了斩断分别心,为了让你拥有智慧、实现超越、走出“魔桶”。因此,当有人来找我,想学大手印时,我总是让他们先看《光明大手印》书系,有了智慧的正见后,再谈别的。因为,《光明大手印》书系会告诉大家:解脱的原理是什么?如何破执?如何发现自性光明?如何让自己变成智慧的太阳?这才是佛教修行最重要的东西。
一定要明白,佛教强调智信,反对一切貌似虔诚的迷信。所有增加欲望、贪婪、愚痴、仇恨者,都不如法。所有让你愚痴和执著的人,肯定不是佛教提倡的善知识——不管他有着怎样的名相。我们要有正信,要追求智慧的觉醒,不要迷信。

最新对雪漠的评价
提示:

最新对雪漠的评价

在我的印象中,雪漠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他的身上,既有苦行僧的淡泊超然,又有思想者的尖锐敏捷;安详时如静水,激扬时如泄洪;文学上沉迷执着,生活上知足常乐;自我塑造严苛方正,却又稚拙天真独自高歌…… 辄听他发出惊人之语,每每被人指责为偏激。但他的尖锐和偏激,充满思想的火花,而绝无心胸狭窄者的卑琐。-《上海文学》编辑徐大隆:《雪漠印象》 西部民歌是雪漠最早的艺术熏陶,直到现在,雪漠写作时脑子里也会一直不自觉地回响着西部民歌的旋律。这位一脸络腮胡、甚有风沙气的凉州汉子,以即席演唱一首“花儿”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西北文化的气质。 雪漠认为西部民歌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西部文化精神———“凉州贤孝”以老百姓立场唱日常琐事,书写着官史之外的民间历史;“花儿”以悲悯情怀唱人间苦难,所以只有花儿才能唱出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 最重要的是,西部民间歌手为爱而活,为爱而歌唱,那种自由、随性、发自灵魂的歌唱成就了生命中最美的歌声。雪漠认为自己的写作如同西部歌手的歌唱,“什么都不为,写作就是发出灵魂中最美的声音,过程是结果也是。”-《东方早报》记者 陈佳 李苏晋: (雪漠)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字,对我们的阅读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力。此外,有人还从这一类西部作品,看到了文学的希望, “西部风景的粗砺与苍茫,西部文化的源远流长,西部生活的原始与纯朴以及这一切所造成的特有的西部性格、西部情感和它们的表达方式,都意味着中国文学还有着广阔而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中国青年报》:《〈大漠祭〉能否带给文坛新力量》 介绍 在现实主义已处于低谷的今天,雪漠的创作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审美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确立了我们对现实主义的某种信任。 相对而言,《大漠祭》手法上几无创新,完全以基于生活真实性的震撼力取胜,可谓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个总结;而《猎原》在现实认知方式上体现出一定的“魔幻”色彩。    首先,《猎原》在对时代社会与精神的关照中,有意无意地融入了类似于自然主义的认识方式。 在自然主义者看来,受遗传或社会环境控制,人的生命硬化为欲望与本能,人受食品和欲望媾和的原始冲动的驱使,于冷漠宇宙中进行着生存的暴力竞争;而作家就是要追求一种“泛历史价值”,客观、详细地反映人类在这种宇宙力量中的生存状况,探索人类生存的各种悲剧。

如何评价雪漠的作品
提示:

如何评价雪漠的作品

1.雪漠 ,原名陈开红。中国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文联委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长;

2.雪漠的创作归结到生命写作,或者叫灵魂写作。雪漠的作品从大漠三部曲”到灵魂三部曲”再到《野狐岭》,每一部作品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有雪漠的影子,但是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种底色。《野狐岭》所谓的神性也好,灵魂也好,这个东西按照唯物主义及无神论观点来说是没有的,但通常被称为迷信”的东西却在民间大量存在。雪漠书写,常常进入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境界,更深层地说,就是完全脱离了世俗,甚至脱离肉体的一种东西而进入纯粹的灵魂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因为他已经不是雪漠本人,不是作家本人,写婴儿他就成婴儿、写老人就成老人,包括骆驼的人格化,他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理性世界的作家创作。不然,雪漠就不会有喷涌的感觉和一发而不可收、不吐不快的感觉。理性的东西从文字里面就可以看出来。但是,雪漠的作品有时候很难用理智、理性来分析,如果读者进入不到作家灵魂创作的境界当中去,进入不到作家那种癫狂状态,就很难把握作品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