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猪价行情分析
2023年猪价行情分析如下: 一季度先稳后跌,1月因为处于春节期间,屠企购销停止,猪价会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到了2、3月份受春节后消费低迷的影响,猪价会持续下跌。 二季度小幅回升,2023年二季度出栏的生猪数量对应的是2022年10-12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虽然数据上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高出正常母猪保有量,但饲料产量和价格“双双下跌”已经说明产能或许没有数据上的那么理想。 或者如数据一般,母猪的生产性能也处于低位,这有助于猪价随着消费的好转而迎来小幅回升行情。 三季度涨速加快,三季度对应的生猪出栏量是明年的1-3月份,整个时间段温度低,仔猪成活率低,再考虑到2022年11、12月份猪价回落,养殖户淘汰母猪积极性提高,生猪供应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消费端则会因为学生开学、升学宴、谢师宴等利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供需两端共同刺激猪价加速上涨。 四季度猪价回落,因为今年6、7月份猪价上涨刺激养殖户补栏的后备母猪所生仔猪将会在2023年的四季度出栏,而且消费量也可能会遇到今年一样的情况,受到疫情的巨大影响而持续低迷。
2023年养猪的行情前景如何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生猪是指种猪、商品猪、仔猪等的统称。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 从生猪养殖周期来看,新生母猪至生猪出栏一般要经历18个月的时间。母猪出生后一般育肥4个月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育肥4个月成为能繁母猪。而后,能繁母猪妊娠4个月生出仔猪,仔猪育肥6个月成为生猪后即可出栏。 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猪粮比价波动下降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22个省市猪粮比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21年1月1日的13.67下降至2022年12月23日的5.77。2021年以来,国内猪价回落,饲料成本攀升,猪粮比价大幅下跌。生猪养殖企业利润缩水,亏损风险加大,养殖户补栏意愿再次下降。2022年国内生猪市场产生“猪贱伤农”问题,生猪产能被破坏后导致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和猪肉进口增加。如何破解“猪周期”给猪肉市场供给及猪肉贸易的稳定造成的破坏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生猪平均价格波动下降 根据中国种猪信息网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整体呈波动下降的发展趋势。2021年1月起,受生猪存栏恢复、出栏增长、消费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快速下跌,最大跌幅超七成。虽然10-11月由于季节性因素小幅反弹,但2022年初冬季疫情的反复又使各地加大了封控的力度,猪肉需求减少,生猪价格进一步回落。2022年3月-10月,中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2022年10月21达到28.32元/千克。之后不断下跌,2022年12月23日,跌至16.97元/千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临产前1个月,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母猪在妊娠后期,可注射K88等疫苗,使母猪产生抗体,抗体可通过乳汁传给仔猪,从而预防仔猪腹泻。 (2)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在保证产房舍温在20℃左右的基础上,应在产栏内设置子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 (3)防压 在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求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4)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 早吃初乳,可以及早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的营养,能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 (5)固定奶头 如果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势必会使弱小仔猪因抢不到乳头,错过放奶时间而被饿死或成为僵猪。因此,在仔猪生后2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以弥补先天不足,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6)选择性寄养 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 (7)补铁 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不但可预防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育活仔猪数可增加0.5~1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2千克;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的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每头1毫升,10日龄每头再注射1毫升。 (8)补料 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即在补料槽里放上颗粒料等,让仔猪自由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吃料,开始几天将仔猪赶到补料槽旁边,上、下午各1次,效果较好。 (9)矫正母猪咬子不良行为 给母猪带上防护口罩,人工强制哺乳;在母猪产前、产后给予充足的温盐水;接产人员要及时清除母猪排出的胎衣;淘汰有咬子恶癖的母猪等。
怎样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临产前1个月,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母猪在妊娠后期,可注射K88等疫苗,使母猪产生抗体,抗体可通过乳汁传给仔猪,从而预防仔猪腹泻。 (2)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在保证产房舍温在20℃左右的基础上,应在产栏内设置子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 (3)防压 在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求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4)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 早吃初乳,可以及早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的营养,能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 (5)固定奶头 如果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势必会使弱小仔猪因抢不到乳头,错过放奶时间而被饿死或成为僵猪。因此,在仔猪生后2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以弥补先天不足,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6)选择性寄养 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 (7)补铁 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不但可预防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育活仔猪数可增加0.5~1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2千克;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的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每头1毫升,10日龄每头再注射1毫升。 (8)补料 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即在补料槽里放上颗粒料等,让仔猪自由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吃料,开始几天将仔猪赶到补料槽旁边,上、下午各1次,效果较好。 (9)矫正母猪咬子不良行为 给母猪带上防护口罩,人工强制哺乳;在母猪产前、产后给予充足的温盐水;接产人员要及时清除母猪排出的胎衣;淘汰有咬子恶癖的母猪等。